1968年,中国乒乓球界的传奇人物容国团在龙潭湖的养鸭房内上吊自尽,令人感到痛心。当他的尸体被发现时,已然凉透。派出所随后通知了国家体委,这时距离他回到大陆不过十一年。作为一名香港人,容国团的父亲是一名海员,家庭的经济条件一直较为拮据。为了补贴家用,容国团从小就开始在码头的渔行中帮忙,这也使他在工作之余有机会到父亲工作的工联会玩耍,最终迷上了乒乓球。
仅十三岁的容国团因其卓越的天赋迅速成为了球场的佼佼者,成人对他已无能为力。热爱乒乓球的他因打球而被解雇,然而,父亲的同事帮助他在工联会担任陪打,技术因此突飞猛进,最终入选港澳联队。1956年,队伍前往北京访问,容国团在与中国队的比赛中声名鹊起,连胜多位国手。而同年,容国团在与日本男单世锦赛冠军荻村伊智郎的对抗中胜出,震惊了所有人。这一系列成绩让他在世界乒乓球界声名远播。
之后,英国方面向容国团发出邀请,期望其代表英国队出战,但他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婉拒了这一机会。转眼间,容国团被港队淘汰,无缘参加亚洲乒乓球锦标赛,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归大陆的决心。1957年,港澳联队再次访问大陆,容国团利用这个机会与大陆方面取得联系,最终在两个月后成功回国,开始在广州体育学院进行学习和训练。他坚定地宣称要在三年之内为新中国夺得世界冠军。尽管当时中国的体育情况相对薄弱,没有人相信他的雄心壮志,但事实证明他很快就做到了。
1959年,第二十五届世乒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,容国团表现优异,半决赛逆转击败老将迈尔斯,决赛中以3比1战胜匈牙利名将希多,获得了含金量极高的男单冠军。返回祖国后,他成为了英雄,荣誉纷至沓来,但他从未因此而骄傲自满,而是继续潜心研究新技术,带领男子队取得团体冠军。担任女队主教练后,他更是找到了打败日本女队的方法,结束了日本队在乒乓球界的统治地位。然而,好景不常,随之而来的是运动的风暴,所有的成就和荣耀犹如泡沫般瞬间破灭。
容国团回国的第九年,政治风暴席卷了体育界,他对此毫无准备。1966年年底,他带队从国外比赛归来,发现国家队内一片狼藉,训练被革命小将所取代,贴满了反对乒乓球作为“资产阶级产物”的标语。容国团始终无法理解这一切。他曾写请战书请求球队为祖国争光,但这反而为他带来了麻烦。赞助他回国的贺老总被打倒,国家体委被指责为大军阀的独立王国。容国团因其香港身份被扣上了特务的帽子,组织要求他详细解释与贺老总的关系以及为何助其回国。
生活在批斗与检讨的阴霾中,他的两位好友在国家队中悲惨自杀,深深打击了他。在1968年六月的某个晚上,容国团离开了家,未再参加批斗会,后被发现时已逝世,年仅三十岁。未能实现的理想与抱负,成为了他生命的遗憾,也令无数人感慨。这是一个关于乒乓球、关于梦想与幻灭的悲剧,容国团的故事将永远留在中国乒乓球史册上。正如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·中国所昭示,运动中的拼搏精神是无法被抹去的。